2024年11月19日下午,经济学家王洛林教授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工和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在经济楼N501展开座谈交流会。本次座谈会由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工党支部、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023级和2024级硕士生党支部联合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系主任杨曦教授主持,彭水军教授、杨权教授等国贸系教工党支部党员及国贸系2023级、2024级硕士生党支部成员参与。本次座谈会特别邀请到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教授出席,王教授围绕“王亚南老校长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和国贸系师生展开交流讨论。

王洛林教授以儿子的视角讲述了王亚南教授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刻苦”和“专学”。在他记忆深处,父亲是非常勤奋刻苦的。他半工半读完了学业,靠自学掌握了日语、德语、英语等多门语言。父亲经常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即使在周末假期也很少休息,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从日本到德国、英国再到法国,最后回国救亡兴邦,王亚南教授吸收了各国先进的文化成果,也从未停下自学钻研的脚步。
在“专学”方面,王洛林教授解释为“学有专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王洛林教授讲述到,在父亲和郭大力合作翻译《资本论》之前,很多学者度做过相关尝试,但是大部分都失败了。为了顺利地将《资本论》翻译出来,王亚南教授和郭大力从翻译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论著入手,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为翻译博大精深的《资本论》作了充足的准备。同时王洛林教授指出父亲非常强调基础学习的重要性,既要注重学习的广度,又要注重学习的深度。师生党员的学习工作要像王亚南老校长学习,坚持追求真理,坚持固本强基,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修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王洛林教授娓娓道来了父亲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处世之道,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治学严谨、心怀天下的教育家和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以救国兴邦为治学使命,以建立中国学问为治学目标,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学术研究史和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我们要学习王亚南老校长治学的社会担当,承担国家使命,提高社会责任感,以厘清国家发展问题为己任,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把个人奋斗融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事业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接力奋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个人力量。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武力超 白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