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南开大学李坤望教授与国经贸系师生交流

作者: 时间:2019-12-09 点击数:



 

20191129日下午,南开大学李坤望老师到访我系,在厦大经济楼A318与系里老师和研究生进行交流,为我们做了一场题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及前沿理论经典文献导读的讲座。

李坤望,南开大学杰出教授,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教师,《南开经济研究》主编,国家级领军人才,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留美经济经济学会(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副会长等职。

 

李坤望老师介绍了自亚当斯密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分别是比较优势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国际贸易的来源是差异决定论,差异决定论又分为技术差异主导的古典贸易理论和要素禀赋差异主导的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源于市场结构理论。借助微观数据的获得提出了以异质性贸易型厂商理论为主体的新新贸易理论。

李坤望老师着重展开介绍了异质性企业理论的来源和发展。与以往研究同质性企业设定不同,出口企业往往表现出规模更大,生产率更高,资本或技术密集度更高和工资更高等异质性特征。贸易自由化导致的资源再配置有利于生产率高的企业,效率高的企业市场份额增加,总体生产率提升。扩展边际(extensive margins)可以更好地解释贸易流量增长之间差异性。扩展边际(extensive margins)可以更好地解释贸易流量增长之间差异性。Melitz2003)和Eaton Kortum2002 分别提出了两类异质性厂商贸易理论模型(Heterogeneous Firms Trade Theory),引领新一波的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浪潮。其中,Melitz(2003)之后的贸易理论发展路径包括Two FactorsVariable MarkupsTrade Volumes Implications of Firm HeterogeneityQualityMulti-product FirmsTrade Costs等方向。

李坤望老师接着给出了国贸前沿理论经典文献导读的几点建议,包括:Horizontal FDI (Helpman, Melitz and Yeaple,2004)Global sourcing (Antas & Helpman, 2004,2008; Antras et al., 2017)Financial constraints ( Manova, 2013)Financial constraints ( Manova, 2013)Firm Dymanics (Albornoz etal., 2012)Intermediaries(Antras & Costinot, 2011; Bernard etal., 2019)Mangerial hierarchies (Caliendo & Rossi-Hansberg, 2012)Networks and trade( Bernard et al., 2018, 2019)

最后,同学们就国际贸易理论的课程学习和前沿理论和实证研究等有趣的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整场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陈永安)

Copyright© 2022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N座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lrli@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