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参加第58届德国林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大会总结

作者: 时间:2009-02-12 点击数:

参加第58届德国林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大会总结

 

 

[编者按]20088月,我系博士研究生蔡洁同学光荣入选作为中国优秀博士生和青年学者代表,远赴德国参加了林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大会。在短短一周时间内,与众多诺奖获得者进行了近距离、多方位的接触,获益良多。现将蔡洁博士的参访总结全文登载,以飨读者,并祝愿我系有更多的青年师生以此为激励而力争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学术舞台。

 

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和科学百废待兴。德国为了加强科技与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邀请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来德国聚会,帮助德国恢复科技和文化地位的想法。自1951年起,在德国林岛每年都举办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邀请一批世界各国以化学、物理、生物和经济领域为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批从世界各国挑选出来的优秀博士生和青年科学家,聚集一堂探讨与这几门学科相关的话题,研讨未来科学的发展。大会主题在各领域间逐年轮换。经济学诺奖大会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老一辈经济学家和青年学子的交流,让青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向诺奖得主学习,同时加强青年学子之间的交流,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合作。自2004年起,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德国科学基金会所属的中德科学中心选拔的中博士生开始受邀参加大会。

20088月,我非常荣幸地作为入围的10名中博士生之一参加了在德国林岛举行的第58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暨第3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大会。德国之行已过去了半年,但所见所闻仍历历在目,这次行程会成为我这一生中值得珍藏的财富。

历经飞机和汽车辗转,我们在819到达位于德国南部的林岛。当汽车驶进林岛时,这个小镇就像一幅如诗如梦的画,映入我的眼帘。远处蜿蜒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静谧的波登湖环绕着它,构成了林岛别致的背景。小巧玲珑的林岛宛如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依偎在阿尔卑斯山脉的怀抱里。在湿漉漉的空气中,缓缓地走在精致典雅的小街小巷的青砖石道上,听足音在石板路上回响,用目光簇拥着每一个窗台盛开的一簇簇五颜六色的奇卉异葩,犹在画中走。市政厅门前的广场上不时掠过羽羽白鸽,间或有几只牧羊犬踱着悠闲的步子溜达,我心情蓦然变得优雅美丽起来,仿佛置身于尘俗之外了。

820晚上,我们与诺奖大师的零距离接触拉开了帷幕。当我们正在波登湖畔搭建的白色帐篷旁与各国学生交流时,有一群面带微笑的和善老人走到学生们中间,我们这才发现诺奖得主们已携家人来参加聚会了。Nash教授在博弈论方面做出的奠基贡献无人可以替代,其不凡的经历更使其增加了一层神秘感,记录他坎坷历程的影片《A Beautiful Mind感动了全世界,当我有幸与Nash教授及夫人Alicia真的面对面时,我的激动之情已用言语无法表达了。与Nash教授夫妇小聊片刻后宴会开始。当晚的宴席上,我领略到Yunus教授、Stiglitz教授超强的人格魅力,可能因为他们都为政府工作过,研究的问题与国计民生有着更直接紧密的联系,因此他们有更强的号召力,被众多的学生紧紧包围着,并且能以诙谐的谈吐、机智的反应在其中游刃有余。在这里,诺奖获得者不再是教科书上或文章上的一个铅印名字,而是生动有趣、平易近人的长者。

大会在821日上午正式开始。会议采取圆桌讨论会、大会报告、分会报告和分场讨论的形式。大会共邀请了15位诺奖得主,其中14位是经济学奖得主,1位是和平奖得主,共有来自全球的296名青年经济学者参加。圆桌讨论会就一些热点问题如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危机全球化、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等邀请代表性诺贝尔奖得主做报告。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坐在台上轮流发言,展开了热烈而精彩的思想碰撞。青年学子通过聆听他们的讨论来汲取思想的火花、感受大师的风采,大师们机智幽默的回答常引得全场哈哈大笑。分会报告是诺奖得主们在不同的会场同时进行主题演讲,各国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会场,另外还有由诺奖得主主持的不同场次的交流讨论,各国学生同样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来选择与哪位诺奖得主交流。在当天的晚宴上,各国学子会被随机抽取到各个酒店与不同的诺奖得主共进晚餐。在与会期间,我有幸向Granger教授、Mundell教授、Aumann教授、Nash教授、Mcfadden教授、Fogel教授请教了一些科研方面的问题,并且还聊了一些生活方面的话题。Granger教授解答了萦绕我已久的困惑,Mundell教授提出了与目前国内学者看法不同的观点,Fogel教授传授给我他搜寻数据的方法。同行的队友与Solow教授、Akerlof教授、Selten教授、Yunus教授、Myerson教授、Scholes教授、Stiglitz教授、Kydland教授、Phelps教授也讨论了不少专业问题。在与各国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不少有志青年,其中有一些对我的研究领域很感兴趣,并希望日后加强合作。

通过聆听会议报告和与诺奖获得者讨论,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是:一个经济学家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致力于推动社会和经济进步的精神。比如YunusMundellStiglitz等教授,都是在解决人民现实生活中问题时做出了卓越贡献,再如在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圆桌讨论会中,议题都是与当前的国计民生联系紧密的问题。作为中国的一名经济学研究者,我们更多地应该研究本土经济中的问题,对解决中国经济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做出贡献。这对我们自身也是有利的,一方面,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国际意义越来越大,而我国经济学家更了解本国经济当前的形势,更方便获取一些资料,对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经济科学理论的创新经常是在现有的理论解释不了某一特定社会经济现象时出现的。中国的社会处在一个大转型时期,从经济成长的历史、文化、制度、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背景来讲,可能跟在世界上所看到的西方模式有非常大的差异,这更有利于我们在理论方面有所创新。

在诺奖得主中,最让我感动的是Nash教授,他治学及对待年轻学子的态度令人动容。Nash教授的身体状态并不算好,但不论何时何地,他都会一丝不苟地回答各国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厌其烦地满足青年学子合影和签名的请求。他夫人Alicia太太说,Nash教授非常高兴与我们讨论并合影。我请Nash教授帮我签名留念,Nash教授四处寻找一个平坦的地方以便可以平放着书来签名,在签了一次以后,Nash教授认为签得不好,又认认真真地再签了一遍。得知我从中国来时,他热情地说他去过中国的北京、青岛和香港。一位同行的队友向Nash教授请教关于货币对契约完备性影响这个问题时,Nash教授回答后唯恐自己答得不够全面,让这位同学再把问题通过邮件发给他,他再回信作答。他表达问题时非常缓慢,却一直在仔细思考。在会议中午的自助餐时间,诺奖得主都会被安排到专门的酒店去用餐,但他却与学生一道用自助餐,尽管已八十高龄,且身体一直被疾病困扰,他却坚持按秩序排队拿菜,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感慨。另一位给我很大启发的是Mcfadden教授,他是一位很儒雅的学者,还略带些腼腆,不太会主动引起话题,我在大会第一天的晚宴上与他同桌。他曾到厦门大学做过讲学,说非常喜欢那个花园一样的城市,我顿时对他增添了几分亲近感。他对我讲了一些科研方法及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另外还谈了一点他的个人爱好。在同行队友问他对中国学生有什么建议时,他强调一定要学好数学,并说,要想成为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必须学习数学、统计学、生理学、心理学以及人类学。看到Mcfadden教授背后的落地窗中交相辉映的青山绿水,我陷入了思考。对掌握多学科交叉知识的需求在目前的经济学研究中已体现出来。比如能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在用经济学理论解释这些经济问题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现很难再深入下去,继续深入就需要去了解这些能源和环境的特性,这些才能丰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些知识,至少也应该加强跨学科的合作。

闭幕式之后,主办方用游轮载着所有的诺奖得主和青年学子来到名为“Mainau”的繁花似锦的小岛,在Bernadotte伯爵夫人的主持下举行告别仪式。怀着敬仰的心情望着这些诺奖得主,我发现他们虽性格迥异,却都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他们都有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他们对青年学子都很谦逊和善,他们都非常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经济学是一门来自生活的学科,也许正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才使他们有了更多的灵感和研究的热情。另外,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可能也是成为顶级经济学家或科学家的前提吧。

在参加这项会议的前后,我们还参访了一些大学及科研机构。比如慕尼黑大学、曼海姆大学、图宾根大学、科隆大学、德意志联邦银行、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德国学术交流中心、洪堡基金会,我们先听他们介绍项目或研究内容,然后再提一些相关的问题,与他们展开讨论。他们的教学方式很灵活,让人觉得教学和科研是一项乐趣。比如在科隆大学,发言者讲的是实验经济学的一些介绍,他先让我们每人面对电脑做一项博弈试验,然后根据我们实验的结果来展开后面的讲解。这种方式更轻松互动效果也更好。

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我们对德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慕尼黑的德意志科技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德国科技的历史与发展,德国人的严谨和执着单从他们的科技产品中就可见一斑。我们登上了巴伐利亚国王路易威西二世建造的新天鹅堡,其瓦格纳歌剧中梦幻的气氛、无数的天鹅饰品、精致的建筑风格及围绕城堡四周的湖泊构成了一座人间仙境。置身于富丽堂皇的宫殿里,充满气派而古雅的建筑不禁让人缅怀它昔日的光荣与繁华。我们在哥特风格的科隆大教堂内拾级而上,这座庞大宏伟的教堂历时600年方得建成,仅其坚持与恒心便令人不可想象,教堂的窗户上绘有《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更增添了其神秘庄严,令人肃然起敬,谦恭之心油然而生。我们在海德堡城堡边向下眺望,这是一座红褐色古城堡,最早建于13世纪,历史上经过几次扩建,形成哥特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三种风格的混合体,曾是欧洲最大的城堡之一。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在此发源和发展,使它成为了德国浪漫主义的象征地和精神圣地。莱茵河支流奈卡河(Neckar)穿城而过,青山绿水间的海德堡、奈卡河上历尽沧桑的石桥、白墙红瓦的老城建筑,充满着浪漫和迷人的色彩,难怪诗人歌德会把心遗失在海德堡。我们在波恩参观了贝多芬故居,贝多芬是从古典音乐到浪漫音乐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有着令世人折服的音乐才华,却也有着令人扼腕叹息的命运。我们徜徉在奈卡河河畔,图宾根大学的对面,是一条绿意盎然的林荫道,黑格尔、荷尔德林、谢林都曾漫步在这条小路上思考问题,看着对面黄色的荷尔德林塔,我仿佛听到他在吟诵你的灵魂,你欢乐的灵魂,在寂静的心之波里摇荡的诗句。德国,的确是一个将科学和艺术完美融合的国家。

我们这次旅程要非常感谢领队赵妙根主任,老师一路上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德国的知识,包括历史、宗教、文化、建筑等,给我们的参观赋予了更多文化和艺术底蕴。除此以外,老师教我们社交礼仪,教我们如何做一个高尚简单的人,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感染我们,这些将让我受益终身。对于我来说最特别的是,老师十分细心,他记得我们团出发的当天是我的生日,于是在飞机上带领队友给我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庆祝会,这个长达30小时的生日(由于德国时间比北京时间晚六个小时),将是我永生难忘的一次。

这次经历能这般愉快和深刻,还应感谢与我同行的队友们,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同吃同住同游,如兄弟姐妹一般。他们都非常优秀,不仅专业功底扎实,而且知识面广博,多才多艺。他们喜欢讨论问题,与他们交谈可以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他们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优秀品质,热情坦诚、善良直爽、乐于助人,能与他们结识我深感荣幸。

    澎湃的思绪难以在一篇总结中道完。会议和参访都让我感到,虽经济学研究之路漫漫,然上下求索却乐融融。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把此次经历及我的所思所感与学生们分享,希望能以此多激发一些学生致力从事经济工作或经济学研究。我国的经济学研究与居世界前列的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一辈辈人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努力来把它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Copyright© 2022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N座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lrli@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