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著名经济学家王洛林教授与国际经贸系师生座谈交流

作者: 时间:2020-12-22 点击数:

著名经济学家王洛林教授与国际经贸系师生座谈交流


20201221日下午,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洛林教授莅临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并以“疾病与人类社会”为主题在A117教室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本次学术交流由国际经贸系主任彭水军教授主持,陈雯教授、武力超副教授、蒋冠宏副教授等众多国际经贸系师生参加了本次座谈活动。

王洛林毅教授这次的交流主题围绕着疾病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简要地论述为什么瘟疫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系统分析了疫情的流行对人类社会的冲击;接下来列举一些防控瘟疫的措施;最后是讨论一下当前局势下值得研究的问题。王老师首先围绕瘟疫的起源对瘟疫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展开讨论,王老师认为瘟疫指的是因为细菌病毒引发传染而导致病情恶化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疫情分为两大类——慢性传染病和急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以麻风病为代表性疾病,在过去主要是通过隔离的方法进行防疫;而急性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天花等,其中鼠疫又叫黑死病,导致了十八世纪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霍乱则来自于印度并通过贸易转移到了欧洲,通过食物与水源进行传染;天花病的波及范围更广,历史上的顺治皇帝、康熙皇帝都曾得过天花病。到现在为止,鼠疫和霍乱已经通过抗生素进行了有效地治疗与遏制,而天花病毒则已经通过种牛痘疫苗的方式进行了预防与控制。除此之外,肺结核、病毒性流感等疾病也曾经对欧洲、美国、中国乃至于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完全研发出针对这些疾病的特效药,所以从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来看,瘟疫将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王洛林教授接下来从七个角度分析了瘟疫对人类社会的冲击,王老师首先提出瘟疫会直接导致人类的死亡与人口的下降,进而降低社会生产效率;其次,瘟疫会影响战争的结局,并引发王朝的更替,据史料记载在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与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农民起义都受到了瘟疫的影响;接着王老师又提到了瘟疫对经济衰退、宏观经济动荡的影响是一种外生冲击,而且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并且会同时对供给与需求造成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人口密集、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首当其冲的就是交通运输行业与贸易行业;之后,王老师认为瘟疫还会加剧贫富差距,富人群体可能会因为躲避疫情影响而发生人口迁移;接下来王老师又提到了疫情所带来的社会政治危机,并且以欧洲中世纪驱赶犹太人的运动为例分析了社会政治危机与人口危机、经济危机之间互相作用所带来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疫情的传播也会对宗教信仰产生冲击,尤其是推动了基督教、佛教等宗教文化在瘟疫发生地的广泛传播;最后,王老师认为瘟疫会通过影响经济间接改变我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方式以及医疗卫生条件,并讨论了现代医院制度、护士制度与检疫制度的起源与由来。

王洛林教授接下来又针对如何防控疫情分享了看法,王老师认为一开始人类会对疫情手足无措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认清瘟疫的发病原因,直到显微镜的发明才让人类真正看清了细菌病毒的真面目,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通过隔离制度、抗生素药物与接种疫苗等方法对疫情进行了防控与治疗,并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与晚清时期针对疫情采取的火葬制度为例简要说明了中国人为抗击疫情所做出的贡献。

最后,王洛林教授提出了几个在当前疫情广泛流行的时代背景下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首先,人类对疫情应该根除还是控制,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在无法根除疫情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控制疾病的发生;其次,政府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如何完善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投入,针对这个问题,王老师还以中国农村厕所修建中的卫生问题为例分析了中外公共卫生体系的差异;接着,王老师又讨论了新型城镇化与疾病传播的关系,并指出农民工进城打工无法获得大城市户口导致其居住所在地的卫生条件恶劣对瘟疫的产生埋下了隐患,此外还对现在大城市中高楼蓄水池长期储存饮用水所带来的疾病隐患进行了分析;最后,王老师认为人类与大自然相处的思维方式需要进行转换,需要时刻小心从征服自然逐渐转换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在提问环节,王洛林教授与国际经贸的师生就疫情对美国大选的影响、中美间的利益冲突、疫情影响下的中国贸易现状等问题交流了看法。王洛林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对疫情影响下的人类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新的梳理,让在座的师生深受启发。伴随着老师学生们的热烈掌声,此次讲座顺利结束。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朱治政)




Copyright© 2022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N座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lrli@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