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系友动态   >   正文

在60周年系庆上访我系名师庄宗明教授

作者: 时间:2007-11-13 点击数:

                        60年系庆上访我系名师庄宗明教授

                                    记者:孙玮伟 屠维维

 

庄宗明,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经济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记者:经过六十年的成长,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以后该如何加强品牌建设?

教授:一个系的品牌,就是它在国内外的学术界在师生中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这要靠几方面共同努力。国贸系在全国学术界的地位相比过去有所提高,世界经济是国家重点学科,国际贸易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学科建设要一直保持在一个高水平才是国家重点学科。今后每三年到五年国家都会重新组织国家重点学科的评估。作为这个系的教师和学生,特别是教师一定要不懈地努力。首先,我们要有科研成果,而且这些成果质量要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平。我们教师要在国内一级核心刊物上多发表文章,也要争取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多发表文章,这些文章要得到国内学术界的认可。其次,我们的教师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要在会议上有话语权,在会上的发言中的观点要得到大家的共鸣。再次,我们要更多地参加国家级的省级的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另外,学校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学生。比如国家重点学科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有毕业的博士生,这些博士生的素质还得比较高。因此我们从本科生开始,到博士生的教育质量都要提高。现在全国各高校包括我们,教育质量都不是很理想,我们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无论是提高科研水平还是提高教育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学科的开放度。现在我们学校各学科都把国际化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学科而言这点又特别重要。因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学科就是在国际化的条件下产生并得到发展的。厦大国际贸易系1947年成立,到五十年代停办了,七十年代又复办了。为什么呢?1947年,二次大战刚刚结束,WTO的前身GATT(关贸总协定)开始生效,全世界都要发展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兴起,对国际贸易学科产生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学校的前辈抓住机遇建起了国际贸易学科。建国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经济封闭,国际贸易量很少,我们对世界经济的了解也很少,那时没有世界经济这个专业,国际贸易也停办了。改革开放以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又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教研室成立了,国际贸易系复办了。可以看出国际经济与世界贸易的发展同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现在的形势是全球化的趋势在加快,世界经济正在向一体化的方向迈进。因此,现在单单研究一国的经济不行,任何一个经济体都跟世界经济联系在一起。我们学科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更快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全球一体化会产生很多新的经济运行规律,因此对我们要求在不断提高。我们的学科建设任务是很重的,我们站在全国第一方阵之中,想保持位置就不容易,更何况我们还要谋求发展,所以教师们要加倍努力,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大家一起努力才能使厦大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学科设计进一步的发展。

记者:我们学科建设最大的困难在哪些方面?我们该如何克服和解决?

教授:师资!我们的学生是一流的,但客观说我们的老师还不能说是一流的。厦门大学是全国一流大学,录取学生的分数是很高的;在这些学生当中,国际经贸系的录取分数线更高,所以可以说我们系的学生是一流的。但为什么说教师不是一流的呢?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厦大在南方一枝独秀,但毕竟比较偏僻,我们的教师在与外界交流的成本就高的多。比如我这里有很多来自北京的邀请信,邀请我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而我只能从中选出很有限的几个去参加。时间交通成本都是问题。我去趟北京开一天的会,头尾就要三天时间;费用上仅飞机票就要三千多块,再加上住宿费和会务费,这个数字是很大的。但是学术没有交流是不行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请来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厦大开会,讲学。比如这次会议,对两岸经济问题,来自大陆各地的学者来自台湾的学者来自日本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大家在会上讨论,研究水平就能得到提升,学生也能从中受益。我们学校这一年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对我们这样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学科,我们希望有更多海外归来的博士能加入。也欢迎国内的和我们同等级以上包括同等级学校所培养的博士能够进来。这几年我们并不鼓励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留校,就是为了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使我们的师资队伍更具有活力。总的来说,我们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是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

再一个方面就是培养一个良好的学风,老师要尽其所能学好知识再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我常常跟研究生说:你们的进步应当比老师快得多。因为现在学生学习的平台很多,比如网络。如果教师的学风搞好了,学生的学风搞好了,那我们的学科建设肯定会更进一步。

记者:对国际经贸系学生有什么希冀?

教授:希望学生老师共同努力,把我们系办的更好!简单的讲希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作为一个大学生,一定要经常考虑我应该怎样做才对得起国家,同时,一定要学好本领,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有强壮的体魄,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健康的心态,才能做好工作,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自己也才能生活得快乐。    (本文根据记者录音整理而成,已经被采访人审核,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Copyright© 2022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N座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lrli@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