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下午,本系举办了“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工作坊”师生学术交流活动中,邀请了南开大学王永进教授、厦门大学杨曦副教授以及两位本系博士生就其各自的论文向在座师生进行展示。
本场学术交流活动以本系杨曦老师的学术报告为开端。杨曦老师题为“Impacts of Highways on Trade and Migration: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hina”的论文,主要就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对贸易和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的量化分析。首先,杨曦老师借由高速公路分布图,清晰地呈现出近年来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直觉上,高速公路分布范围的扩大和密度的增加,将很大程度上节省劳动力的迁移时间和贸易运输成本,提高劳动力迁移的效率,进而提升地区福利。由此,杨曦老师通过结构计量的方法,通过参数校准和模型求解来量化高铁建设对贸易和劳动力迁移产生的影响。其论文的结构清晰,思维严谨,题目新颖,令在座师生受益颇多。
南开大学的王永进教授为我们带来题为“Learning to import from the exporting networks”的报告。王永进老师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向师生分享这篇论文的创作动机,并介绍了论文的重点在于产品的识别问题,即如何将出口产品的经验与进口产品实现在产品上的一一匹配。会上,杨曦老师对论文的政策效应的短期和长期的识别方法提出疑问,掀起师生讨论的热潮。本系杨曦和徐扬老师认为出口学习的效果会有异质性,可能向美国出口汽车的经验不一定会用于从美国进口汽车的策略选择,可能会用于从美国进口轮胎,发动机,钢铁等非汽车之类的产品,甚至是从美国借鉴的经验用于从加拿大,英国等其他国家进口产品的策略选择。王永进老师将这些意见一一记在纸上,并谦虚表示后续一定会对论文做一步完善。
随着会议气氛愈发高涨,本院博士生张晓倩就其论文——“对外反倾销与下游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来自中国的证据”进行了学术报告。张晓倩表示这篇论文的重点在于如何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来探讨中国对外反倾销影响国内下游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贸易利得的内在机制与渠道。与会老师们对此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比如需在模型设定中可增加行业-年份固定效应以控制与之相关的其他政策的影响,结合投入产出表识别下游企业等。
随后,本院博士生庄嘉霖就“美国对华反倾销、中间品进口与出口产品质量”为题的论文进行了说明。该论文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有效测算出口产品质量,以及如何识别美国对华倾销对中国出口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王永进老师认为出口产品的测算应进一步改善,需在测算出口产品质量的方程中添加与反倾销相关的控制变量。
最后,在座老师与同学们就一些疑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针对相关问题作详细解答。整场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SOE2018级硕士生 孙亮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