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沙龙第三期】魅力新加坡,开启国际商务之旅
时间:3月12日 19:00
地点:经院A318
主讲嘉宾:林张林先生,厦门大学国贸系系友,厦门建发材料贸易有限公司驻新加坡首席代表
特邀嘉宾: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张耕老师、蒋冠宏老师
主题:魅力新加坡,开启国际商务之旅
编者按
作为中国近邻,又与中国有着同样的一穷二白经济背景和创造快速腾飞的经济奇迹的相似经历。其国家资本主义的战略和威权主义的体制都与中国的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凡此种种都说明新加坡的发展轨迹对于中国的改革历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认真研究新加坡的强国之路,对于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大有裨益。
1 简单介绍,描绘新加坡的大致轮廓
新加坡,坐落在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总人口550万,国土面积719.1平方公里。1965年建国以来,新加坡发展成果显著,现今经济总量达3078亿美元,人均GDP6万美元。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人口分布以华人居多。官方语言有英语、华语、马来语三种。日常交流多使用英语和华语。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处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处,因而经济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一个总人口仅占香港百分之七十五的岛屿,经济总量大致比香港多了5个百分点,而人均GDP更是超过香港百分之四十。是举世瞩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2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模式
所谓新加坡模式,一句话概况,就是由一个一穷二白的第三世界国家,通过三五十年时间迈入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的发达国家行列所采用的治国方略和发展模式。其中廉洁高效的政府、地理位置的优越、外资的大规模利用及人才的引进是国内外公认的几大腾飞原因。
首先,新加坡的定位是外贸导向型国家,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GDP总量的四倍。新加坡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建国后的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走的是加工制造业出口的道路,电子、石油化工和航运业发达,这是第一次产业升级。第二次产业升级起步于九十年代末,从位于产业链低端的加工制造业转移到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代表有生物制药、金融业和服务业。
其次,新加坡奉行精英治国理念,由李光耀开始,新加坡政府实行公务员精英化,高度重视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治理国家。另外,新加坡还奉行威权主义体制,政府对国家的方方面面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使得新加坡政府的行政效率较高,各项政策法规能够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再者,新加坡实行一项被称为组屋计划的住房政策,该政策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房”的理想,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最后,新加坡政府借助国有大型企业实现对经济全盘的整体把握,紧紧地扣住了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命脉。
3 新加坡的商务环境与行为惯例
新加坡的市场一言以蔽之,就是通往全球市场的跳板。它的各项经济制度包括政府公职人员与经济从业人员大都深受英美文化的影响,在外交上更是美国的铁杆,堪称不折不扣的英美系国家。
首先,新加坡拥有总部效应,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努力吸引了一半以上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在那里设立总部,与欧美经济也联系紧密。
其次,新加坡拥有比较完善的法治设施和相对清新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严刑峻法、治安良好的国家。这为国际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外部环境。
再者,新加坡政府在贸易方面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诸如特定行业优惠税率、GTP计划以及公司建立的低成本和配套一揽子服务都是很好的力证。
在新加坡从事贸易还需要着重注意它的某些特征。其一,华人居多的人口构造使得我国贸易工作者与新方的沟通较为便利,文化融入成本小。其二,新加坡人守时观念强,一应文书往来以英文居多,法律属于英美法,因此在仲裁方面可能与我国有所区别。最后,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新加坡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的应用。新加坡作为一个紧随欧美市场的国家,金融工具的使用还是非常先进的。因此,在新加坡从事商品商品贸易的人,不会金融工具没法谈判。对于未来从事贸易行业的人员,必须深刻认识金融工具应用的重要性。
4 个人的心得体会
最后,林先生生动地描绘了他对新加坡的直观认识。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有很多华人去新加坡做贸易开公司,乃至交流学习生活。新加坡是一个各方面发展良好,能够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国度。新加坡还是一个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汇点。在新加坡生活,最重要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讲信用。再一个就是违法的成本很高,这也是当地的法律环境所导致的。
然而,新加坡的优势固然不胜枚举,但也不会是尽善尽美的。首先,它的消费水平很高,因为新加坡已经过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属于发达国家。再加上地域狭小,资源有限,因此生活成本很高。其次,新加坡是一个权威主义国家,所以中底层民众非常循规蹈矩,甚至思维有些僵化。新加坡很多行业都是代代相传的,不像我们国家有着大量新兴产业的创业人群。新加坡的创新基本上就是靠国家机器和研究院所,所以它的改革很少有自下而上的。受李光耀国家资本主义的战略影响,精英基本集中在上层,当然,建国初期采取这种决策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在后李光耀时代,一些问题也明显地暴露出来。新加坡与欧美经济挂靠紧密,在欧美经济发展呈疲态的今天,经济发展也略显乏力。李光耀的儿子李显龙提出一个“知识管理型经济”的目标,就是说新加坡要再进行一个产业升级。但是未来新加坡的路要怎么走,目前还是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