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学术   >   系讲座   >   其他系列讲座

首届【国际经济沙龙】从TPP看中国自贸区发展方向

作者: 时间:2015-12-11 点击数:

      

         首届【国际经济沙龙】从TPP看中国自贸区发展方向

   

    近日,由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办、国贸系经贸学社承办的国际经济沙龙在经济学院A217盛大举行。该沙龙是经济学院第一个面向本科生打造的经济沙龙,旨在拓宽学生们的经济视野,助力国贸学子发展。

  本期沙龙的主题是TPP看中国自贸区发展方向。主讲嘉宾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友、厦门恒兴集团董事、副总裁王伟文先生,特邀嘉宾是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张耕老师、杨权老师和蒋冠宏老师

   

About TTP

  沙龙伊始,王伟文先生简要地回顾了当前国际的一些热点,由土耳其误将俄罗斯战机击落这一黑天鹅事件谈及美元加息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王先生特别提到,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就是介入了经济大环境,因此他鼓励同学们不要将眼光只停留于书院之中,更应开拓视野,关注国内外经济大形势,多尝试一些实践活动,以切实提高自身能力。

 

  TPP,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起初由文莱、智利、新加坡和新西兰四国发起。其后美国出于经营亚太市场、维护其经济霸主地位的目的积极加入并主导TPP,继而菲律宾、越南、日本等美国拥趸也迅速加入。由于TPP的准入条件较为严苛,包含零关税、接纳超越本国主权的仲裁、不允许政府补贴、国营企业私有化、言论自由等等条款。其中某些条款不免有为中国量身定制之嫌。

 

  随着国人对TPP的关注不断升温,有种悲观论调开始甚嚣尘上。该论调认为中国或将因为TPP而失去许多市场份额,大大影响经济发展。对于这种观点,王先生认为,中国的某些产业,如农业、纺织业等势必会遭到冲击。然而中国和许多国家已有双边贸易协定存在,TPP对中国与这些签署协定国家的贸易影响不大。此外,中国始终致力于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的实现,这些都大大抵消了TPP带来的冲击。然而王先生同时也指出,TPP始终反映着一种主流,中国如若长期被排除在外,确实难以不引人遐想。国际经济始终处于一种博弈状态,考虑到美国主导下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TTPTTIP等协议的相继诞生,中国必须设法破局,以避免陷入各国自由贸易下的孤立状态一带一路的提出、金砖五国的成立便是中国见招拆招的力证。

认真聆听的同学们

About 自贸区  

中国是一个大国,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审时度势,在特定的小区域搞试验田被证实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自贸区由此应运而生。自贸区最大的特点有二,其一是实行负面清单,即法无禁止皆可为,这就松开了束缚贸易发展的政治缰绳;其二为通关便利化,如农产品取消复检等措施,这就大大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效率。由此张耕老师提出,中国提出的诸多破局拆招之策均局限于经济领域,是否TPP提出的某些貌似苛刻的要求实则代表未来经济的大势所趋,比如国营企业更大程度的市场化。因此我们在警惕TPP排挤中国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汲取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尾声

诸位嘉宾精彩绝伦的介绍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对这一话题的热情与兴趣。同学们纷纷抛出议题济大事件上的视野,收益颇丰。

 

问答

Q1TPP中有超主权的跨国公司仲裁的条款,这对中国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一些东南亚国家急于加入TPP,那么这样的条款会对它们的国家主权造成危机吗?



A1:对于这个条款不要说东南亚国家,就连美国国内也是存在一定争议的。因为跨国公司毕竟代表的是富人阶层的利益。全部交由跨国公司仲裁,缺少政府监督与干预的话可能普罗大众的利益很难被维护到。但是之所以赋予跨国公司这么大的权力并非全无道理。TPP主要还是涉及商业贸易领域,其主旨是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考虑到各国政治上的差异和政府可能会出于其他目的进行干预,故而选择商业问题经由商业仲裁来解决。至于东南亚国家选择接受这一条款,势必实在考量了它们的可容忍程度,充分衡量得失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尤其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急切加入TPP的越南和菲律宾,它们正是看到了这套体系对中国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因而他们宁愿牺牲在这方面的利益,来抗衡中国。但是TPP真正实行并没有那么快,在所有成员国通过需要一定时间。那么中国就应该在其生效之前积极地做一些工作,像之前说的一带一路也好,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也好,总之就是积极采取一些措施来抵消一些不利的影响。

问答

Q2:如何应对国营企业垄断造成的低下效率和巨大浪费?



A2 谈及国营企业市场化运营问题,王先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集中资源办大事。而国营企业是国家潜藏的一笔未动用的巨大财富。只要适时亮剑,国营企业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把利刃。然而,国营企业多年来饱受诟病就在于其效率低下、行政意志泛滥,更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而民营企业则较为强调公司的治理,能够优化公司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在向代理人释放权力的同时有效监督权力。但是中国是一个国情复杂的国家,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型国企关乎根本,不得擅动,必须在坚持现有体制的情况下积极地自我调整与改革,以期打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任督二脉。(国经贸系  陈凤铭)

 

 

Copyright© 2022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N座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lrli@x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