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青年学者论坛第77讲顺利举行
11月4日上午八点,厦门大学国经贸系主办的国际经贸青年学者论坛第77讲在经济楼A座318顺利举行。本次做客论坛的是来自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助理教授王雅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助理教授包歌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副教授李志远。讲座由经济学院国贸系陈勇兵教授主持,彭水军教授、陈雯教授、陈爱贞教授、蒋冠宏副教授和其他厦大经济学科的师生聆听了这场讲座。
李志远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Terms of Trade Gains from Task Offshoring and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Tasks”。该论文通过建立一个均衡模型识别一种新的发包国贸易利得,即当承包任务之间的替代弹性足够低时与外包活动相关的贸易利得。当承包任务之间的替代弹性较低时,发包国可享受外包带来的贸易利得,当存在技术外溢效应时,该贸易利得可部分转移到承包国,但与此同时承包国也可能会遭受总体贸易福利损失。
王雅琦助理教授报告的题目是“Importer Heterogeneity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目前研究汇率传递的主流文献都关注出口商的异质性,忽略了进口商异质性的作用。该文针对这一背景,研究了对汇率变动引致的进口价格调整作用是否因进口商异质性而不同这一重要命题。这篇文章基于搜寻匹配模型建立一个理论模型,从理论上证明汇率变动时占据行业进口份额较大的企业的进口品价格的汇率传递作用较小。基于理论分析,该文使用2000-2006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稳健地支撑了理论模型的推论。
包歌助理教授报告的题目是“Foreign Rivals are coming to Town: Responding to the Threats of Foreign Competition”。目前研究外商投资对本国企业影响的文献主要为“事后研究”,研究外商投资实际发生后对本国企业的研发、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等影响,而鲜有文献关注本国企业面对外商企业宣布即将进行投资但尚未实际投资的外商投资威胁时,企业将选用何种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该论文基于一个集合200多个国家的35000多种报纸、杂志以及其他出版物的数据库,通过整理投资相关的新闻来识别和界定外商投资威胁,实证检验本国企业在面对外商投资威胁时在生产率、研发、投资、工资水平和产品构成方面的应对策略,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在场老师和同学就论文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提问,并进行深入探讨。三位学者就现场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都进行了解释和回应。论坛结束时,在场师生均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三位学者为大家带来的精彩的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苗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