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首届)国际经贸青年学者论坛纪实报道之五
12月27日上午8:00,2009年(首届)国际经贸青年学者论坛在厦门大学克立楼国际学术中心报告厅继续第二天的议程。
上午的主题发言分为两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由厦门大学张明志教授和复旦大学丁纯教授主持。首先发言的是山东理工大学的李平教授,他从金融危机下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出发,他简述了目前现有的三个改革方案及国际国际化的历史,深入探讨了遭遇金融危机时美元强势地位的保持,他还就地域和职能两方面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行了思考。台湾淡江大学林宜男教授介绍了有关欧体贸易障碍的相关规则,并分析了欧体贸易障碍的调查机制。厦门大学国经贸系张定忠副教授对WTO框架下最惠国待遇原则下的“搭便车”问题进行研究,并基于判断衡量最惠国待遇原则下“搭便车”的四类标准从正反两反面讨论了现实径价中搭便车是否存在,进而提出了解决WTO框架下解决搭便车问题的方法。最后,南开大学王孝松博士基于产品层面数据的经济分析,在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框架内,对出口退税政策的决策机制和形成因素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随后,复旦大学的丁纯教授正对上述发言做了评论,厦门大学黄建忠教授、黄梅波教授及与会师生纷纷向发言学者提出了问题,发言者都一一做了精辟解答,其中黄梅波教授与李平教授之间展开了精彩交锋,会场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术氛围浓厚热烈。
第二单元有厦门大学彭水军教授和武汉大学李卓教授主持和评议。首先发言的是复旦大学丁纯教授,他从宏观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欧洲整体经济的影响,进而分析欧洲各国在危机中的不同表现和成因,对欧洲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进行了总结。东南大学邱斌教授用流利的英文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演讲,他的分析角度新颖,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是否有本地市场效应,通过经验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本地市场效应存在与否,行业间本地市场效应的不同影响因素以及本地市场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渠道等问题。厦门大学胡朝霞副教授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得出了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外经贸大学的唐宜红教授就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对中国企业出口的适用性做了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估价结果与中国企业的现实是相吻合。
提问与讨论阶段,武汉大学李卓教授首先就上述学者的发言给予了精辟点评。随后的自由提问阶段南开大学盛斌教授和周燕博士后、韩国仁荷大学李贞庸教授都参与本单元的主题讨论,学者们精彩的互动环节使现场气氛一度达到高潮,会场掌声不断。
(国际经济贸易系 孙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