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中的两岸经贸关系论坛”中访余永定教授
记者:张瑞

余永定,1948年生,广东台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研究领域:宏观经济、世界经济、国际金融。1969-1979年北京重型机器厂工人。197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1983年任助理研究员;1986年任西方经济理论研究室主任;1987年任副研究员。1988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1994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任职。1995年任研究员并获国家特殊津贴;1998年任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2000年当选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2004年7月-2006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1981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文章数百篇,专著(含主编、合著)10余部。
记者:余教授您好,非常荣幸能有机会能采访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您最近几年的学术研究及成果?
余教授:近年来我的世界经济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第一个是国际经济形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形势的发展。第二个是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亚洲金融合作方面,例如如何在亚洲建立一个financial architecture,像清迈协议;亚洲国家之间如何把储备放在一起,在出现意外时,给受到冲击的国家提供援助——这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许多亚洲国家都在考虑的问题。再一个是亚洲的汇率合作: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东亚地区基本上是盯住美元,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汇率制度,那么我也参与到亚洲国家之间如何进行相关协调的研究当中。这主要是在国际范围进行的,是跟国外学者一起来做的。第三个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至于国内方面,这几年在研究人民币的汇率政策问题、资本管制问题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前两年是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主要搞了货币政策方面的研究,同时也协助央行就中国的汇率政策和国际金融界进行沟通。
记者:中国已连续15年基本保持双顺差,一方面,中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纠正双顺差;另一方面, 不少人对人民币升值、减少贸易顺差的影响特别是对就业的影响十分担心。您如何看待这样一个局面?
余教授: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了,其他大国是没有那么高的。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将会达到1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长现在越来越多地和中国的贸易顺差相联系。如果明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不能够进一步增加,且又没有其他因素来替补,那么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马上就会有比较大的下降,但这样一种经济结构是不可持续的。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有一定的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在我看来,我们积累外汇储备是必要的,但早已超出了必要的水平,那么进一步的积累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比如大量的资本项目顺差,其结果是美元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这等于是用真实的劳动、真实的资源换了些纸片。因为美元本身在贬值,从2002年开始到目前为止,美元所代表的实际购买力至少已经下降了25%。另外,现在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又暴露了美国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现在美国次级债在银行账面上有几万亿美元,而实际上这几万亿中有一半是无法偿还的,而中国就买了相当多的美元资产,当然主要还是买美国国库券,收益率很低,但比较安全,同时还买了其他一些金融资产。随着美国目前金融问题的逐渐暴露,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买的很多资产根本就是废纸一张,比如像中行就拨备了几亿美元作为损失的准备,但现在说不清损失多少。我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这类问题,中国的双顺差结构使得中国不断地给美国提供实际的资源,但又跟美国发生贸易摩擦。美国在这当中占尽了便宜。但中国为什么非要这么干下去不可?我们必须扭转这种局面。长期以来的一些政策使得中国已经形成了某种结构,而要调整这种结构是需要时间的。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有力地推动这种结构的调整;否则,企业都还能挣钱还能维持,这种结构就不会改变。虽然这样一种升值,会造成一些企业利润下降,甚至破产,但会使好的企业继续生存下去,使企业能够完成它的产业结构升级与产品结构升级,能使我们中国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但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有很多的政策相配合,汇率政策只是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汇率升值的比较多,确实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些问题,但还有其他的政策来冲销这些不利影响。比如说人民币升值,有些工厂可能破产,工人失业,但其实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他们可以找到新的工作;另一方面,中国的财政状况特别好,那么中国可以动用财政政策使这些企业能够转型,使那些工人能够重新就业,但不是说去救这个企业,而是使它完成一种过渡。我们有这个财力,但如果现在不抓紧时间,等到经济处于一种下滑状态再去做,那可能就晚了。
记者:现阶段,股票市场的泡沫问题日益突出,在您看来,中国经济在总体发展上是否必然要经历泡沫阶段?
余教授:一般来讲是难以避免的,但当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减少它的损害。现在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的警惕性也越来越高了,温总理最近就发表讲话说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有人说政府对股票泡沫、资产泡沫无能为力,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记者:您曾经说过,仅靠货币政策不能真正有效抑制股市泡沫,那么您对政府如何抑制泡沫的看法是?
余教授:政府有很多政策可实行,比如国有股减持、增加资本市场的流通股等。现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值已经超过GDP了,但股票市场27万亿资产中只有不到9万亿的资产是可以流通的。如果增加流通股的比例,那么股票市场的价格就会往下降,这是有利于抑制股票泡沫的。至于印花税、增值税等,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政府5月份的政策其基本方向是对的,但在操作上可能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推敲的地方。政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这都是为了保护老百姓。许多老百姓还没弄明白就蜂拥而上,高位接盘,最后股市一下跌下来,老百姓损失很大。脱离经济基础的高股价肯定是要跌下来的,升得约高跌得越狠,受害者是小民百姓。政府是有责任保护中小投资者,使其免遭严重损失的,但他们自己也有责任。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比如台湾省在80年代就由于股票市场暴跌而导致严重的政治不稳定,几十万的民众上街游行,造成了很多问题。
记者:非常感谢余教授,谢谢您能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本文根据记者采访录音整理形成,已经本人审阅。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