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学术   >   学术动态   >   正文

访邵滨鸿教授

作者: 时间:2007-11-15 点击数:

“世界经济中的两岸经贸关系论坛”访邵滨鸿教授

                                          记者 屠维维

 

记者:老师,您好!我们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的宗旨、目的,以及它跟高校是怎么样做到互动的呢?

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是全国存在最久、规模最大的学会,已经快30年了。它的发展无疑得益于厦门大学和其他高校经济学科之间多年的支持和合作,厦门大学一直是我们经济学会非常重要的成员,是世界经济研究的重阵。无论作为团体会员还是个人会员,老师、同学、研究者都为学会做出了很大贡献,厦大的庄宗明教授就是学会的副会长,过去也曾和我一起担任副秘书长。学会每年要召开年会,年会将聚集全国研究世界经济的同行,确定一个当年被大家普遍关注的议题进行讨论。就如上月在湘潭大学举办了今年的年会,主题是《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发展》。学会旨在把世界经济同中国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互动。过去我们更多研究世界经济,现在主要是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想、观点和政策建议。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全国范围内有选择地举办专题论坛。比如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发展两岸经贸关系。这个专题放在厦门大学再合适不过,无论是厦大的世界经济研究水准,还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都表明这是研究两岸经济最具实力的一个机构,今年第一次将两岸问题作为主题,所以非常感谢厦门大学对世界经济学会的支持。除两岸论坛外,我们还将在中国外经贸大学举办国际贸易论坛,在浙江大学举办大陆发展论坛。年底,学会将在北京召开中国经济形式论坛,规模很大,届时会邀请国际上一些著名的金融家来演讲,主题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看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股市”,由学会会长和副会长亲自主持,这将会是一场极富内涵的盛会。

 

记者:老师,您很早就开始游历欧洲,横穿西伯利亚,2000年时还以人文学者的身份考察南极。《企鹅的请柬》一书中还提到您当时是第一个女性下海者。这么多的经历里,哪一次记忆最为深刻呢?

教授:很难讲哪一次,人生非常漫长,像一粒粒的珍珠串起来。所以你很难说哪一颗珍珠最闪亮,但是都必须是同时串在一起,才能展现出魅力。我是一个很投入人生的人,喜欢细细地体验人生。我五岁上学,16岁毕业后碰上文革的插队期,高考恢复后参加了第一批考试,成功进入大学,接着又出国。回国后,就在社科院做研究工作。我觉得专门做一方面的研究不能充分满足自己的爱好,于是我做学术杂志。可是做学术杂志该如何做得好呢?社会上普遍认为学术杂志与大众脱节,认为是象牙塔。后来有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在CCTV做主持人,因为有学术背景,刚好适合《东方之子》需要的知识性、学术性的主持人。我希望借此机会把学术带给普通民众,提升民众的经济知识水平。

 

记者:我知道您有着主持人和学者的两重身份。主持人需要做到客观和无我,学者则需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态度,那么您认为这是一对矛盾吗?您是怎么调和的?

教授:我认为没有矛盾。主持人确实需要做到客观和中立,但是你如何做到客观,如何做到中立,就需要知道它的尺度。你必须要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否则就无法去衡量那个尺度。我觉得研究的背景、学术的态度和理想的思考对主持人来说非常重要。主持人的工作对我认识社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原来的自己也处在“象牙塔”里,无法正面接触到社会的种种现状和问题,但是,通过访谈各界精英丰富了我的人生,使我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多彩。

(本文根据记者采访录音整理形成。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Copyright© 2022 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N座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lrli@xmu.edu.cn